返回

第29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9章 (第3/3页)

系,却是集几十年的感情投入得来的。根据胡希仲的回忆,他们从1929年一道报考军校到分手之后,就没有断过联系。主要是习仲勋不停地有书信给他,劝他参加革命,加入统一战线。在人生转折的重要关头,几乎都是仲勋为他指明了方向。这样,无论他到南方读书,还是随杨虎城出国考察,他的心都是和习仲勋连在一起,相互间的这一份友情和信任,最终才酝酿出了横山起义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胡景锋如果没有对他们关系的深知,也是不敢冒然行事的。

    1945年8月,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全国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人们期望国共两党继续合作,建设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但蒋介石却不愿放弃独裁统治,一面假装同共产党谈判,一面紧锣密鼓调兵遣将,积极准备发动全面内战,企图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党中央、毛主席识破了蒋介石的阴谋,及时确定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斗争方针。毛主席还在党内指出:“蒋介石要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他的方针已经定了,我们对此要有准备。”同时又指出,高喊“统一”的国民党并不是铁板一块,“国民党内部也有一部分人不赞成内战”,因此要求各个解放区党政领导在加强战备的同时,重视统一战线工作,重视对国民党军队的分化瓦解工作。不久,中央建立了“国军工作部”。

    当时国民党驻扎在北面的有两支部队,一支是邓宝珊的第22军,另一支就是胡景通的陕北保安团。这两支队伍,因为都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因此受到歧视,经常被苛扣粮饷。整个抗战期间,老蒋都把他们丢在西北的穷乡僻壤,让他们对付共产党八路军,部队无所事事,不满情绪很大。这种情况,当然逃不过毛主席的观察与判断。毛主席对习仲勋讲:“从私人感情上讲,这两支部队与我们并无大仇。抗战时期,我们来往密切,邓宝珊到西安去,路经延安,多次都是我们的座上宾。还有一次同我彻夜长谈。后来我们搞大生产运动,富余的粮食还接济过他的部队。他们都很反感蒋介石,如果工作到位,是可以争取一部或几部起义的。如果我们拿下了榆林或横山,我们就在陕北争得了一个很大的战略回旋余地,对粉碎蒋介石进攻延安的计划具有关键意义。”

    ■运筹帷幄

    1946年初,毛主席针对陕甘宁解放区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确指示中共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习仲勋,把统战工作的重点放在陕甘宁解放区的北线,把军事打击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夺取榆林、横山,为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卫战争争取一块回旋余地。习种勋接到毛主席的指示后,便通知西北局统战部部长张德生召开西北局统战部干部会议,就如何贯彻中央指示作了周密部署,并对有效开展“策反”工作做了细致分析。他说:“从周边形势来看,北线是敌人的薄弱环节,蒋介石门户之见很重,22军和保安团,都是‘杂牌军’,与蒋、胡有矛盾,内部也有矛盾、军官和士兵,封建意识浓,看重乡情、亲情,军官对士兵,实际是家长式的统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