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33章 (第1/3页)



    歌曰:

    金风一路盘高塬,

    满眼繁花至靖边。

    梦里小河长流水,

    面前凉棚仍开谈。

    将士御敌千辛苦,

    领袖转战万险艰。

    刘邓挺进鲁西南,

    彭习并骑跃陕甘。

    第09章 落脚点与出发点

    1935年时,中央红军如同格斗中受了重伤的一只雄鹰,本来要朝西飞,到距离苏联较近的新疆大戈壁去。敌人穷追不舍,围追堵截,无后方作战,前途充满了难以预料的危机。张国焘另立中央,体内也发生了问题。就在这时,毛泽东找董必武、徐特立等几位参加长征的老同志谈话,说现在是无后方作战,情况非常危险,希望他们暂时离开部队,等情况好转了再归队。正在这个时候,才发现了陕北这边还有硕果仅存的这一块红地。于是雄鹰飞到了陕北。它又饥又饿,遍体鳞伤,小米是养人的,还有陕北的干部群众,慷慨接纳了红军。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新的纪元。对此,毛泽东念念不忘。他多次讲,陕北的贡献是两点,一个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一个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说没有这两点,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从来没有讲过,是中央红军挽救了西北根据地。只有习仲勋多次讲过,“毛主席来了晴了天”。这显然也是事实。当年在延安,刘烽同志的歌词能这么写,没有西北老同志们的认可,也唱不到今天。可见毛主席是客观谦虚的,习仲勋与多数的西北老同志也是实事求是的。事物往往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充满了相辅相成的辩证法。

    ■想起诗人李季

    吴旗镇原名吴起镇,当时是保安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村镇,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落脚点。著名的《长征组歌》中有《到吴起镇》一首,十分精彩动人,使这个小镇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陕甘宁边区时期,吴起设县。新中国成立之后县名改为“吴旗”。今晚的目的地正是吴旗县城。

    当日,由小河村返回靖边县招待所,已近中午。饭后稍事休息,下午2时40分由靖边县城出发,经安边镇去吴旗县城。由于路途遥远,整整一个下午,人都在车上,顺道观看了地方石油开发、林草建设和集雨灌溉设施使用情况等。齐老一直兴致勃勃,跨越古长城的时候,还下车留影。遥望河山,浮想联翩。上车以后,老人家又回忆其当年来。

    “抗战时期,三边是一个特区,包括靖边、安边和定边。这里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盛产食盐、甜甘草、羊羔羔皮。都是边区最紧缺的物资。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用毛驴、骡马或骆驼组成运输队来长途驮运。这就形成了陕北的‘赶牲灵’文化。有民歌也有传说故事,十分的生动感人。当地流行的最具群众性的民间艺术还有‘陕北说书’。当时,陕北最著名的说书艺人叫韩启祥,他是个盲人,还多次给毛主席、中央首长说过书。”

    “现在,有个张俊功,同韩启祥是老乡,都出生在横靖这一带。”笔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