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3章 (第2/3页)

说,是想让老人家休息一会,便故意插话说:“他带领着徒弟们长期行吟于三边农村。还有‘道情戏’,一家男女老少就可以演一台戏,十分的生动感人。”

    “当时,著名诗人李季就曾经在三边一带体验生活,创作了长诗《王贵与李香香》。还有他以后写的《杨高传》也是写的有关三边生活,用的陕北说书的节奏格律形式。读起来十分的亲切,是最地道的来自民间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

    齐老显然对李季的作品很熟悉,她说自己读过《杨高传》,这是李季的长篇叙事诗(三部曲),还有《五月端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玉门儿女出征记》。

    齐老特别喜爱《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说她一读这部长诗,就想起刘志丹、谢子长和习仲勋陕甘闹红的情形。当老人家回忆当年读《王贵与李香香》的情形,又一次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了。那凄厉纯真的爱情故事,显然曾经在齐心的心灵深处拨动了青春爱情的琴弦,使老人家在任何时候回忆起来,都难以掩饰幸福的笑容。艺术与生活的碰撞,总能飞溅出美丽的火花。

    ■刀下留人

    吴起镇地处吴起县中部。再早原本是靖边县一个镇,相传为魏国大将吴起在此屯兵驻守而得名。1935年10月19日,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光荣地成为了长征的落脚点。齐老由靖边出发,沿途数百里崎崛山路,就是要到“落脚点”看看。毛主席到达吴起镇后,即于当天致电彭德怀:“吴起镇已是苏区边境,此地以东即有红色政权,保安城闻有红色部队,但吴起镇、金汤镇之间之金佛坪有地主武装百余守堡,拟派队消灭之。”电报还要彭德怀于次日到吴起镇商讨行动方针,第二,第三纵队交叶剑英、邓发指挥云云。毛主席电报中所指“红色政权”,即习仲勋为主席的陕甘边苏维埃基层政权,毛主席从地方张贴的布告上,第一次看到了“习仲勋”这个名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时,刘志丹、习仲勋等正在瓦窑堡被关押,生命危在旦夕。第二天(10月20日),毛主席听取了当地有关同志的汇报,了解了西北苏区错误肃反的严重形势,立即指示“刀下留人”。

    6月14日上午,阴雨。一路上翻山越涧,道路很不好走。虽然是黑色路面,但也能想象得出红军当年到吴起镇,来路有多艰难。红军到达吴起镇时,这里当时作为保安县的一个乡镇,镇内只住着七户半居民(半户为一个光棍汉)。在尖山秀岭下面破破烂烂地散落着十几孔土窑洞。毛主席住过的窑洞,就在靠阳面山沟的一个接口窑院中,是当时镇上刚刚落成的最好的建筑物,因此称为“新窑院”。

    眼下,齐老一行已经来到了毛主席旧居。旧居位于吴起镇砚洼山麓,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毛主席旧居,两院之间有石砌过洞相连。其中9孔接口石窑和4孔石窑。如今已整修一新向游人开放,在窑院外以后增修的一排石窑洞里,还办起了一个小型“革命历史展室”,陈列的照片和文物都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