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自学成才 (第3/3页)
由于我身受重伤,
又失去记忆,岳父见我无处可去,就留我在家里住着,时日久了,岳父做主,将时瑾他娘许给我做妻,原以为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了,却不成想,一夕间,他们都去了,只留下我和时瑾爷俩。”
“搬到村里住你做得对,这样遇到个什么事,多少能有点照应。”
“若不是孩子太小,我外出需要有人帮忙照顾一二,我倒愿意一直住在山上。”
半晌没听到秦母做声,秦父浅声问:“你可有想过家人?”
秦母是秦父搬到桃溪村住
没多久从村口捡回家的,好吧,用救回家好听点。当时秦母发丝紊乱,着一身鞭痕累累的布衣,脸上乌漆嘛黑,
昏倒在村口人事不省。“你是完全失去记忆,我是有部分记忆,可那部分记忆,只能提供我生在富贵之家,提供我小时候过得很幸福,提供我叫婉娘,再无其他有用的信息。
而且那只是五岁前的记忆,五岁后到我落入人贩子手上前的记忆全是空的。”
“你不是说你有爹娘和兄长么。”
“是啊,我有爹娘和兄长,可这又能怎么样?他们若真在意我,怎能让我落到人贩子手上?”
秦母的声音很是平淡,像是在旁人的事一般。“你识字,绣活好,言行举止一看就是富贵人家教养出来的小姐。”
“识字,是我一看到书上的字就潜意识知道它读什么;绣活好,也是我一碰到绣线便知道怎样刺绣,
但这些和我那为数不多的记忆即便证实我出身富贵之家,这都过去十多年,甚至更久,于我而言,改变不了什么的。”
“咱们一家在一起很幸福。”
“嗯。”
“没有过去我们不遗憾。”
“嗯。我有你有三个孩子,日子虽过得苦些,但就像你说的,我很幸福。”
山上。
叶夏看着成片的木耳和可食用菌类,对秦时瑾秦时瑜说:“大哥二哥,你们在这采木耳和蘑菇,记得按好说的采摘,颜色鲜艳有毒的蘑菇千万别采,我去那边看看。”
秦时瑾听了这话,没有和秦时瑜一起行动,很明显,他要寸步不离地跟着叶夏,就在这时,叶夏手指秦时瑾身后的灌木丛,眼睛亮若星子:
“大哥你快看,那好像是只野鸡!”
秦时瑾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真看到一只肥嘟嘟的野鸡窝在灌木丛中,当即顾不得多想,和秦时瑜一起轻手轻脚靠近。
野鸡自然是叶夏意念一闪,从空间“偷渡”出来的,连带灌木丛一旁零落的野鸡蛋和正在吃草的野兔,亦是出自空间。有叶夏的精神力操控,不管是野鸡还是野兔,行动力都很慢。
趁着秦时瑾秦时瑜去捉野鸡野兔,捡拾野鸡蛋的工夫,叶夏背着背篓,手握铲子很快走向另一个方位。
“夏夏!夏夏!你在哪儿?”
“夏夏!我是二哥,你在哪儿?听到了回二哥一声!”
秦时瑾秦时瑜抓住野鸡野兔,捡拾完所有被他们看到的野鸡蛋,方发现妹妹不在身边,两人立时心弦紧绷,扬声喊叶夏。
“大哥二哥我在这呢,你们忙你们的,我马上过去找你们!”
距离叶夏不远处放着一堆大小不一沾着湿漉漉泥土的红薯和一堆长短不一的山药,为求逼真,红薯和山药周围的泥土被叶夏用锄头全翻了遍,
且在那堆红薯边上放着不少红薯藤和红薯秧苗,听到有脚步声过来,叶夏将锄头收进空间,握着铲子站起身,佯装着擦汗。
“夏夏,这是什么?”
秦时瑾秦时瑜循声过来,看见地上不小一堆沾着泥土的红疙瘩,惊奇地问出声。
“和大哥你之前挖的山药一样,是能当粮食吃的,我刚一挖出来,就吃了一个小点的,很香甜。对了,我还挖到好多山药,咱们把这些全装进背篓拿回家吧!”
指了指地上堆在一起的山药,叶夏笑说着。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东西是能乱入口的吗?”
秦时瑾很生气:“这红疙瘩万一有毒,你吃了不得出事?”
“大哥说得没错,夏夏你真不该乱吃东西。”
秦时瑜眼里难掩担心:“有没有觉得不舒服?”
“安啦!大哥二哥,你们看看你们脚边的藤蔓,再看看那些藤蔓上的叶子,是不是发现叶子上有虫眼和鸟儿啄过的痕迹?
既然虫子和鸟儿吃了都没事,人自然也能吃啦。何况我感觉很好,一点没觉得有哪里不舒服。
对了,山药又叫山薯,这红疙瘩,我给它取名红薯,它和山药一样都长在泥土里,能当做粮食吃,绝对是好东西。”
蹲身,叶夏麻溜地将红薯往自己背篓拾,随口说:“大哥二哥你们还愣着做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回家也好让咱爹娘一起高兴高兴。”
“你真没觉得有哪不舒服?”
秦时瑾不放心地问。
“我不撒谎的。”
叶夏回应。
“夏夏,你说的这个红薯果真能吃,果真香甜?”
秦时瑜拿起一个小红薯,随手拭去上面的泥土,带着点跃跃欲试问叶夏。
“二哥尝尝不就知道啦,再说,我刚不和大哥说过,我不撒谎的。”
随着叶夏音落,只听“咔嚓”一声,秦时瑾就张嘴在手中的红薯上咬了一口。
“老二!你……”
秦时瑾眼睛大睁。
“妹妹果真没骗我,大哥,这红薯好甜啊!”
秦时瑾“咔嚓咔嚓”地吃着红薯,高兴得像只抱着松子啃得欢快的小松鼠。
“好吃!真好吃!香甜可口,妹妹最厉害了,竟然找到这么好吃的粮食!”
秦时瑜对着叶夏连吹彩虹屁。秦时瑾没忍住,拿起一个小红薯拭去上面的泥土,亦“咔嚓咔嚓”开吃,毫无悬念地证实秦时瑜没诓他,愉悦得简直要飞起。
“大哥二哥,这红薯藤蔓和红薯叶也能吃,还有我挖的这些红薯秧苗,咱们带回家种植在后院,没准秋收时又能挖出不少红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