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3/3页)
点结论:
结论一:职业激情是稀缺的
2002年,一个由加拿大心理学家罗伯特·瓦勒朗(Robert J.Vallerand)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对539名加拿大大学生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回答下面这两个重要问题:这些学生是不是拥有激情?如果有,那么是哪些方面的激情?
激情假设的核心是假设我们都拥有某种事先存在的、有待发掘的激情。这项研究正是为了检验这一假设。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84%的人被确认为拥有激情。对支持激情假设的人来说,这听起来像是个好消息,但如果再深入研究一下这些学生的具体追求,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前五大经过确认的激情为:舞蹈、冰球(提醒一下,他们是加拿大学生)、滑雪、读书和游泳。这些激情虽然在学生心里分量很重,但是对于职业选择并没有多大贡献。事实上,在确认出来的所有激情中,只有不到4%与工作或教育有关,其他96%都是某种爱好或兴趣,比如运动和艺术。
很多人可能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这个结果,因为它是对激情假设的一个严重冲击。如果我们连相关的激情都没有,那么追随激情又从何谈起?至少就这些加拿大大学生来说,很大一部分人需要一种不同的策略来选择职业。
结论二:激情需要时间
耶鲁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艾米·瑞斯奈斯基(Amy Wrzesniewski)一直在研究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还是一名研究生时,她便在《人格研究杂志》(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上发表了一篇具有突破性的论文,探讨工作(job)、职业(career)和天职(calling)的区别。按照瑞斯奈斯基的表述,工作是谋生手段;职业是使工作渐入佳境的途径;而成为天职的工作则是组成人生的重要部分,是个人身份的关键部分。
瑞斯奈斯基调查了各种职业的从业人员,从医生到程序员再到文员。她发现大多数人可以坚定地将自己的工作划分为这三类中的某一类。对于这种划分,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某些职业要优于其他职业。例如,根据激情假设预测,在与一般激情相匹配的职业人群当中,如医生或教师,把工作真正视为天职的人应该占有很高比例;而在不那么光鲜的职业,即那种不会有人梦寐以求的职业里,把工作视为天职的人应该几乎没有。为了验证这种解释,瑞斯奈斯基观察了一组职位相同、职责几乎一模一样的员工:大学行政助理。她发现了一个让自己也很意外的结果:将自己的岗位视为职业、事业或天职的员工人数大致均等。换句话说,工作类型本身似乎并不一定决定着人们对其喜好的程度。
不过,激情假设的支持者会反驳说,像大学行政助理这样的职位会吸引各种不同的员工。有的人选择这个岗位可能是出于对高等教育的激情,因此会热爱这份工作;而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如工作稳定、待遇不错等,误打误撞地从事了这份工作,因此他们会有一个较低层次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