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30章 (第1/3页)
此时,假如你对继续提升自己不太上心,那么你的进步可能就会越来越小,直到达到绩效科学家埃里克森所说的“可以接受的水平”,然后便被卡在那里。在规则二里所做的研究让我明白了一点,那就是,这样的“绩效高原”是危险的,因为它会让你无法继续获取职场资本,从而削弱持续、自主地塑造职业生涯的能力。因此,随着我的探求的继续,我越来越明白自己需要在职业生涯中引入某些实用的策略,从而强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养成刻意练习的习惯。
据说,诺贝尔奖获得者、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在高中时接受过智商测试,结果才得了125分,只比平均水平稍微高一点点。不过,在他的自传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线索,从而了解他是如何从一位智商平平的人变成一位天才的。他谈到自己有个强迫性的习惯,那就是将重要的论文和数学概念进行不断拆解,直到自己可以自下而上地理解其中的概念。换句话说,他的惊人才智很有可能不是一种天赋,而是致力于刻意练习的结果。在自己的研究以及像费曼这种案例的激励下,我决心专注于自下而上地理解我所在领域里难度最大的成果,而且坚信这样做应该会使我的职场资本积累重新活跃起来。
我选择了一篇论文作为开始。这篇论文在我的研究领域被很多人引用,但同时也被认为是晦涩难懂的。它所关注的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对一种算法进行分析,而这种算法为一个著名的问题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法。很多人都引用过这篇论文,但很少有人理解它的论证细节。因此,我决定消化这篇以难度著称的论文,并且相信这样我便可以顺利建立起一套新规则来实施自我强制性的刻意练习。
我得到的第一个教训就是:这种培养技能的过程非常艰难。在钻研论文的主要论据时,我遇到了第一道跨不过去的坎。结果,我的心里立即产生了抗拒。这就好像是我的大脑意识到了我要让它耗费什么样的精力,于是发出一股神经信号以示抗议。这股信号先是隐约可以察觉,但随着我坚持得越久,它的强度也越来越大,并且不断对我的注意力造成冲击。
为了对抗这种阻力,我运用了两种结构。第一种是时间结构。“我要在这上花一小时,”我对自己说,“不管我会晕在这上面,还是一无所获,都无所谓。在下一个小时里,这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当然了,我不会晕倒,而且最后也会有所收获。平均下来,这样的阻力会花上10分钟才会消失,而这10分钟往往过得很艰难。不过,只要想到努力是有时间限制的,便觉得这样的艰难程度还是可以对付的。
我运用的第二种结构是信息结构,即以有用的形式来体现自己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我构建了一张论证图,上面展示了该论文各个不同的论证过程之间的从属关系。这件事做起来虽说很难,但还不是太难,而且这样做,我可以得到“热身”,为理解其结果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接着,我又做了一些简短的自我测验,这样可以强迫自己对论证所用到的关键定义进行记忆。这项工作相对简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