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2/3页)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转识成智的最初方便。‘但用名言无实性’,我们不要被经的言语文字所转,你懂得这个名词,要离开这个名字相。‘若于转处不留情’,一悟悟至极处,不再退转,这就是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虽然繁兴,可是并没有动念。‘繁’是讲染境虽然多、境缘非常复杂,可是我们的心永远是在大定当中,不为外境所惑。
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智通禅师听了大师开示之后,恍然大悟,于是他说了一首偈,道出心得。智通禅师的开悟,是得力于千余遍的读诵,这一点希望大家特别留意。
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问何事。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智常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了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
智常禅师,少年出家却很有志气,从小就以明心见性为志愿。有一天他来参礼六祖,六祖问他:‘你从哪里来?到我这里来想求些什么?’他说:‘学人最近曾经到过洪州白峰山见过大通和尚,承蒙大通和尚指示见性成佛的义趣。虽然和尚这样指示,心里总不免还有一些疑惑,所以我老远来到曹溪,求和尚慈悲指示。’六祖问他:‘大通和尚为你说些什么?你讲给我听。’智常说:‘我到那个地方,大概有三个多月都没有承蒙大通和尚的开导。因为我求法心切,有一天晚上,就独自一人到方丈室见和尚,请问如何是智常本心本性?’大通和尚说:‘你见到虚空吗?’智常说:‘我见到。’大通和尚说:‘你见虚空,有没有相貌?’智常说:‘虚空无形,哪有相貌?’大通和尚说:‘你的本性就像虚空一样,只要你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这就叫正见;了无一物可知,这就叫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亦名如来知见。’智常说:‘大通和尚这番话,我听了以后,依然是不明了,求祖师开示。’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知见。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六祖说:‘大通和尚对你所讲的这些话,里面还存著有知见,所以你不能开悟。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