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17章 (第1/3页)



    野史中关于和珅发迹的具体过程,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源自清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的记录:

    一天,乾隆皇帝正在颐和园里面,坐在车舆中游赏春光。忽然,一名侍卫急匆匆地走到驾前,奏道:“云南急呈奏本,缅甸要犯逃脱。”乾隆接过奏章,细细读过后,眉头一皱,龙颜大怒,说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话出自《论语?季氏》,兕指雌犀牛。大意是说,动物园里的动物们跑出来了,珍藏的上好的东西被毁坏了,是谁的责任?

    可侍卫们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啊,他们只知道皇上生气了。皇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此时此刻,乾隆皇帝身边的诸多侍卫们,谁还敢说话呀。偏巧,此时的和珅说话了:“是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和珅的大意是说,是守卫的责任。

    乾隆皇帝不料有人应声答话,就问和珅道:“想你一个仪卫差役,却也知道《论语》,你念过书吗?”和珅恭恭敬敬地回复皇上,说自己曾经是咸安宫官学的学生。

    乾隆皇帝一听大喜,眼见和珅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而且还曾经是官学的学生,有心考他一考,就说:“你且说说《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一章的意思?”

    和珅立即答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別,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从这个方面来看,对于儒家经典能够倒背如流的和珅能够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绝对不是偶然的。

    这正是和珅梦寐以求的进身之阶,他平日的攻读,此刻终将派上用场了。于是,他不慌不忙地说道:“重教化,修文德以怀人,不起则都分崩离析,祸起萧墙,此后圣人之见也。然,世易时移,如今之世,远方多顽固不化之人,仅以教化化之,不示之以威势,则反易生妾心。如此,于国于都,应首重教化,修文德以服人,使远者来之,来者安之,且加之以威力,防微在渐。不然,就真正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了。”

    又一日,乾隆皇帝在圆明园的水榭上读书,和珅随侍在侧。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乾隆皇帝不久看不清手中的《孟子》上朱熹的注解了。因为朱熹的注解是用小字排在《孟子》的原文之下的。乾隆皇帝就对和珅说:“和珅,去拿灯来,这行字,朕看不清了。”

    和珅躬身道:“不知皇上看的是哪一句?”

    乾隆皇帝又说道:“人之道也,饮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了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和珅不假思索,朗声背道:“吉水土平,然后得以教稼穑;衣食足,然后得以施教化。后稷。树,亦种也。艺,殖也。契,音薜,亦舜臣名也。司徒,官名也。人之有道,言其皆有秉彝之性也,然无教,则亦放逸怠惰而失之。故圣人设官而教以人伦,亦因其固有者而道之耳。《书》曰:‘天叙有典,敕我王典到哉!’世之谓也。”和珅一口气将朱子的注疏背了下来。

    乾隆皇帝等他背完,说:“不知爱卿竟有如此的造诣。”

    于是,乾隆背文,和珅背注,君臣两人你一言、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