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5章 (第2/3页)



    所有博学者对反脆弱性的诋毁,从《神学大全》中多处重申的主旨语句中就能看出来;其中有一处是这么说的:“代理人若非为了一个明确的结果是绝对不会行动的。”换句话说,代理人应该知道行动的方向,这是一个源于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的观点。每个人,包括斯多葛主义者,但不包括怀疑论者,都在思想上倾向于目的论,但在行动上并没有表现出来。顺便说一句,阿奎那引述的还不是亚里士多德的话语,他称后者为哲学家,他所引述的是亚里士多德思想在阿拉伯的集大成者、哲学家伊本·鲁西德,也被称为阿维罗意的话。阿奎那称其为评论家。评论家对这个世界造成的伤害可不小。西方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阿拉伯思想的影响,这一点远超我们的认识,而中世纪后期的阿拉伯人已成功地摆脱了中世纪的理性主义。

    整个思想传承都植根于这句话“代理人若非为了一个明确的结果是绝对不会行动的”,这就是人类最普遍的错误所在,再加上两个或两个多世纪对无条件科学认知的错觉,这个错误就越发复杂了。同时,这个错误也将导致人们陷入最脆弱的状态。

    目的论谬误

    我们在此所说的目的论谬误,是指你有个错觉,以为自己确切地知道将来的方向,在过去也确切地知道自己将来的方向,其他人过去所取得的成功也源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

    一个理性的漫游者与观光客不同,他在旅途的每一步都可能导致他修改日程安排,这样他就可以根据新的信息制订计划,就像尼罗在旅途中所尝试练习的就是依靠嗅觉的引领。如果根据新的信息,该计划不再有效,那么漫游者也不会固守原有的计划。观光客,不管是真正的还是比喻意义上的观光客,无不抱有目的论错觉;他们假定愿景的完整性,并将其锁入一个难以修订的计划,而漫游者却会持续,最关键的是,合理地根据他获得的信息修订他的目标。

    我们有一个小小的警告:无论在生活还是事业中,漫游者的机会主义都是很管用的——但这不包括私人生活和涉及其他人的事务。在人际关系中,与机会主义相反的是忠诚,一种高尚的情操——但这需要人们在正确的地方进行足够的投资,也就是长期致力于维护人际关系和道义。

    你可能认为,你确切地知道自己要去往哪里,并认为你今天会知道你明天的偏好。这个谬误还有一个关联谬误,即你认为其他人也知道他们要去往哪里,如果问他们,他们一定会告诉你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千万不要问别人:他们想要什么,或者他们想去哪里,或者他们认为他们应该去哪里,最糟糕的情况是,他们认为明天会渴望什么。那位电脑创业者史蒂夫·乔布斯的力量正是在于不信任市场研究和焦点小组——这些都基于问人们他们想要什么——而是跟随自己的想象。他的理念是,人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提供给他们。

    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变一种行动,那表示他有改变的选择权。选择权——以及可选择性,即选择权的特征——是第四卷的主题。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