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

第40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0章 (第3/3页)



    实践→学术理论→学术理论→学术理论→学术理论…… 当然有一些例外,一些意外的遗漏,但这其实少之又少,并被过度宣传、过度推广

    现在,最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哈佛开设飞行课程和鸟类研究课程之前的情况,人们可以洞察到所谓的培根模式中的这一骗局。这是我在从波动性的践行者转为研究者的过程中无意发现的(这确实是意外),多亏了一些事件的幸运转折。但在此之前,让我来解释一下副现象和教育的方向。

    副现象

    苏联–哈佛派谬见(给鸟类开设飞行课,并相信这些课程正是这些鸟类具备精湛的飞行技能的原因)属于一种被称为副现象的因果错觉。这种错觉是什么?当你站在船上的驾驶台或者舰长室里,面前放着一个大罗盘时,你很容易形成一种印象,以为罗盘在指引船只行进的方向,而不仅仅是反映船只前进的方向。

    给鸟类上飞行课的效应就是相信副现象的例子:我们看到富裕和发达国家的学术研究水平很高,这让我们不加批判地认为,研究能创造财富。在一个副现象中,当你看到A时通常都会看到B,所以你很可能认为,是A引起了B,或B导致了A,这取决于文化架构或者当地记者认为哪种解释更合理。

    我们很少有这样的错觉,即看到男生大多留短发就认为头发的长度决定性别,或者戴上领带就能成为一名商人。但是,我们却很容易陷入其他的副现象,特别是当一个人被淹没在新闻驱动的文化中时。

    人们很容易掉进这个陷阱:副现象引发社会行为,事后又为行为寻找合理化的解释。独裁者——就像一国政府——会觉得自己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其他的替代方案我们不容易看见,或者被特殊利益集团隐藏起来了。例如,美联储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破坏,但人们仍旧确信它的有效性。人们害怕替代方案。同样的,在医源性损伤极度泛滥的年代,医疗仍被视为不可或缺。

    贪婪是罪魁祸首

    每当经济危机发生时,贪婪很容易被当作罪魁祸首,这留给我们一个印象,即如果我们可以找到它的根源并将它从生活中连根拔出,那么经济危机就会被消灭了。此外,我们倾向于认为贪婪是新生事物,因为那些肆虐全球的经济危机是新近发生的。始于2007~2008年的危机被解释为“贪婪”的产物,而不是源自系统的脆弱性,这让我们一厢情愿(再次)地做起了消除贪婪的乌托邦之梦。这是一个副现象:贪婪比系统的脆弱性更古老。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贪婪存在。维吉尔口中“对黄金的贪婪”以及“贪婪是邪恶的根源”(源自拉丁版的《圣经·新约》)都是20个世纪以前的说法了,我们知道贪婪的问题已经延续了多个世纪,尽管我们在之后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政治体制,却一直找不到解决良方。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出版的特罗洛普的小说《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对贪婪之风复苏的抱怨,与1988年我听到的有人对“贪婪的年代”的痛斥,以及2008年有人对“贪婪的资本主义”的声讨如出一辙。
国产免费看片    偷拍黑料吃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