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2/3页)
会近年来一场又一场反华闹剧的上演,一个又一个反华议案的出笼,增添了不少热闹。
人们不禁要问:是不是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都像林培瑞那样?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美国的“中国学”界鱼龙混杂
可以说,美国的多数学者、专家和教授,都是“书斋型”的。 他们大部分满足于在学术殿堂的象牙塔之内,潜心钻研学术, 甘居寂寞,很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一般也很少直接介入政治。除了哈佛大学和一些研究所等少数例外,作为“思想库”为政府政策辩护和出谋划策的人并不太多。美国学者(尤其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者)一般以自由主义者自居,对美国政府、美国国会和美国媒体都持有某种批评态度,保持着学者专家的那份“清高”和知识精英们与社会、与现实政治的距离。当然,从事与美国社会的实际运作关系密切的领域研究的学者,如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等学者,情况又较特殊,他们实际问政机会较多。但他们在从事学术研究时,仍非常强调学术性和独立性。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们也基本如此。
这些研究中国的学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研究中国古代,被称为汉学家,他们的学术领域也即通常所说的汉学,主要为历史、哲学和文学等人文学科。另一类以现代和当代中国为研究对象,集中在现代史、社会学、政治学、囯际关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这些学者大都能说流利的汉语,被称为“中国通”,也即本章所指的中国问题专家。
当然,美国也有不少学者,对中国古代和现代都有深厚的了解和情感,对西方文化有长期切身的体验,他们中间不乏出类拔萃之辈。
哈佛大学的费正清教授(John Fairbank),不仅对中国历史有深刻认识,又亲身深深卷入了美中关系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中,在美国上层对华政策的漩涡里,身世浮沉。他对美中关系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对美国的中国学或现代中国研究来说,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开拓者。50年代初,美国的反共冷战呼声甚嚣尘上,美国对华政策又处于“失去了中国”和朝鲜战争的对抗、沮丧局面。费正清也受到牵连,在接踵而来的反共恐怖症的麦卡锡主义盛行的年代里,备受迫害和冷落。
但难能可贵的是,费正清这么多年来上下起伏,却始终坚持了对中国的清醒务实、友好同情的立场。他除了后来对尼克松改变对华政策起了积极作用外,一直在学术领域里不断开拓,在现代中国研究或中国学的学科创立上,功不可没。
另一位哈佛的历史学家雷文森(Joseph Levenson),在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有独到的创见。他与费正清有学术争论,又行师生、朋友之谊。雷文森1969年才47岁,就意外身亡,但留下了一批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极有分量的学术著作,至今还令学术界争论不休,兴味盎然。
现在还健在的哈佛退休教授、中国近现代史学家史华慈(Benja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