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32章 (第1/3页)

当然,共产党中国这时由盟国成了交战的敌国,唯有反共的蒋介石,才是心腹。汉语教材的价值判断和取舍毫不含糊,这也是顺埋成章的事。渐渐地,台湾来的教员多了起来。到后来,汉语教学渐渐走上正规,可以有时间把学生选到语言母国去了,台湾自然便成了美国输送学生的汉语语言基地。这时中国国门紧闭,你送也无处可送!

      语言教学是区域研究的基石,美国的汉语教学自然是现代中国研究的立身之本。不过,大概人们一提起语言,就想到它的工具性,一旦会用,就可不必深究了。因此语言教学在中国研究学科中地位总也超不出“初级阶段”,在系科的专业金字塔里永远压在最底层。(这倒不是汉语的特殊情况,在美国大学里的外语教学,一向如此。)但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能忘记,汉语学习对美国的非华裔汉学家来说,往往是他们接触中国的第一步,给他们留下的,也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终身难忘。他们学到的语言材料和内容,对于他们的中国的观念,有极大的影响。学会一种语言,就如同进入一个世界。美国学者们最初学到的是什么样的语言,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确定了他们进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从50年代到80年代,这3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的汉语教学一直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强烈的冷战意识形态色彩,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把语言母国——中国——视为敌国;二是大部分语言材料,都受到台湾很深的影响。直到现在,许多美国的中文教学还是以繁体字为主,基本不教或少教简体字。一些来自台湾的学者,时常有把简体和繁体字问题的争论意识形态化的倾向,这在美国的汉语教学会议上相当明显。

      今天在美国的现代中国研究学术界占据要津的一批五六十岁的美国学者,多数是在台湾学习过汉语的。他们开始学习汉语的时候,正是50年代到70年代这段中美对峙激烈时期。所以,冷战的意识形态加上台湾蒋介石政权强烈反共的宣传,基本上构成了这批学者入门时的汉语世界。星移斗转,几十年过去了,美国学者们后来也一次次地来到中国,了解了另外一个与当年书本上和台湾所描述的极不相同的汉语世界。然而,入门时的那个世界却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深深地积淀在他们的潜意识深层。

      即便把对学者的主观立场影响很大的潜意识问题暂时搁置,我们也不难看到:反共、冷战意识形态几十年来一直是美国的现代中国研究的主旋律。

      “不偏不倚和客观公正”的学术研究淮则是要为现实政治、为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服务的,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美国国家的利益,也与毎一个研究机构、每一个研究人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研究的重点、研究的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角度,都要经过一层层的专家和权威反复审核,才能获得资助,博士论文才能得以通过。

      这批具有左右学术乾坤的专家和权威,许多出身于美国政界和军界,并与中央情报局、五角大楼等有千丝万缕的关联。美国汉学界有一句很流行的玩笑话:“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