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3/3页)
。118
当市场终于在1929年彻底崩溃以后,故事也完全变了个样。全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都陷入了萧条,故事的主调也转向了不公平、腐败和欺诈。
大萧条
和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萧条不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肆虐了大西洋两岸。美国的失业率在1930年11月上升到超过10%,1933年5月达到了最高的25.6%。英国的失业率在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的那个月就超过了10%,在1931年1月达到了最高的26.6%,直到1937年4月才又降到10%以下。德国的失业率在1929年10月超过了10%,在1930年11月最高时达到了33.7%,到1935年6月才又降到10%以下。萧条还不仅仅影响了北美和欧洲。例如,澳大利亚的失业率在1928年12月就超过了10%,并在1931年9月达到最高点28.3%,并且直到1937年1月才降到10%之下。
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和19世纪90年代的萧条相比,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还伴有金融上的诱因: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股票市场崩溃,尤其是1929年10月28日至29日的暴跌,以及相关的银行危机。不过,我们再次面临这样的问题,仅从诱因的角度来看,很难理解当时经济下滑实际具有的重要性。
从巴里·埃森格林和杰弗瑞·萨克斯的著作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通过金本位体制的失败,1930年代的大萧条从一个国家传向另一个国家。119 由于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通货丧失信心,中央银行保卫金本位制度的手段就只剩下大幅提高利率,因此压制了本国的经济。埃森格林和萨克斯发现,那些坚持金本位制度时间较长的国家,遭受的痛苦也较大。而较早将货币贬值的国家复苏也较早,其原因不仅在于较低的利率,而且还由于较低的对外价格带来的竞争优势。但还有很多国家(最突出的当属法国)努力维持不让货币贬值,并作出了一些无用的努力来保卫大势已去的金本位制。中央银行的这些做法扣动了扳机,股票市场崩溃,经济陷入长期萧条。
但不能把大萧条完全归结于这些技术原因。让我们考虑一下公平问题。和19世纪90年代一样,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引发了强烈的对于劳动关系的不公平的感觉,并导致全世界的劳资斗争汹涌发展。共产主义进入全盛期,因为全世界的知识分子都把它当作解决劳工阶级受剥削和宏观经济失败的药方。关于商业机构并不牢靠的感觉增长了,同时人们还担心社会合同会毫无征兆地被更改。
大萧条最初几年的显著特征是通货紧缩。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从股票市场崩溃的1929年10月开始,到触底的1933年3月,下降了27%。120 (在萧条的其它时期,消费者价格通常会缓慢上涨)30年代早期的紧缩意味着,除非狠狠压缩工资,雇主根本赚不到利润:
他们出售商品的收入大大减少,如果不削减工资,他们还必须按照和以前一样的数目付给工人们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