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2/3页)
间,陈云一直把重视发挥抗联干部的作用作为基本原则之一,称他们为宝贵的“森林、煤矿”[135],指示:“对抗联同志要团结爱护,不能和他们争级别”,[136]同时强调提高抗联同志的党性修养,对部分抗联下级干部腐化浪费蜕变的“毒瘤”[137]决不姑息。关于抗联干部的具体工作,陈云指示:“利用你们穿苏军军装的有利条件,控制铁路交通沿线,迎接党中央派驻东北的大批干部的到来。同时,要抓紧对我们已经控制的城市进行建党、建军、建政工作”[138],要求他们做好“收缴敌伪武装,加紧肃清土匪,发动群众,孤立敌人,彻底镇压汉奸、敌特分子,安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把东北变成巩固的根据地,积极发展武装,积极收集资财,准备同前来进攻的国民党军队打仗,在接管的城市中要派人到农村去发动群众,进行反帝反霸、减租减息斗争”[139]等各项工作,特别强调:“东满、北满应以抗联干部为首,在抗联各根据地组成几支标明由其前身抗联发展而来的军队(周保中提议称为国民军是适当的)”。[140]遵照东北局和陈云的指示,抗联同志利用苏军关系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借助与东北人民的血肉联系,圆满完成了迎接关内干部和主力部队的任务,在全力清除日伪残余的同时,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实现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起到了先遣队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原东北抗联同志分布于全国各地,遍及各个岗位。周恩来曾亲自提名冯仲云为新中国首批驻外大使候选人之一,[141]后因本人坚辞作罢。此后,抗联同志担任省部(军)级及其以上领导职务和被授予少将军衔的,除周保中和冯仲云外,还有李范五、赵毅敏、韩光、李延禄、陈龙、姜椿芳、蒋泽民、王效明、王明贵、李荆璞、于天放、彭施鲁、张瑞麟、富振声、邹大鹏、朱光、孙三、王钧、卢连峰、张祥、朱德海、冯铉、林娜等近30人,抗联老交通员李升也一直受到优厚照顾。他们和其他抗联同志一起,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奋斗终生,受到党和人民的肯定和尊敬。
第三章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努力恢复与抗联的组织联系,总结抗联经验教训
在与抗联长期失去组织联系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恢复中共中央和关内主力部队同东北抗联的组织联系。同时,对东北抗联在斗争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教训,党中央一向关注和重视。毛泽东等多方收集资料,分析研究东北抗日斗争状况,初步总结了东北抗联的经验教训,同时在这些方面,中共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和在延安的一批由苏联返回的抗联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节 致力恢复党中央同抗联的组织联系
自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起,中共中央就同东北抗日联军失去组织联系,1937年下半年后,东北抗联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联系也完全断绝。中共中央同一个战略区在如此长期的时间内失去组织联系,这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因而给东北抗日斗争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是大量史料证明,这一状况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