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3/3页)
的就是杨靖宇组织的两次西征。尽管这两次军事行动在敌强我弱的大背景下都以失败告终,但无论是它的初衷还是吸引日寇兵力、减缓吉东和北满兄弟部队压力的客观效果,都是应予以充分肯定的。
第三节 自1938年下半年至1945年时期
自1938年下半年至1945年时期,是东北抗日联军不为优势敌人所屈服,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在九死一生中坚持东北抗日斗争直至最后胜利的时期,也是东北抗联在实践中深刻学习领会党中央精神和毛泽东著作,进一步拥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最终和全党一道站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的时期。
自1938年下半年起,全国抗战进入最为艰苦的相持阶段,而这种艰苦在东北地区尤为明显和深重,这时,不仅东北战场仍被敌人同关内战场分割开来,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依旧处于孤军奋战的局面,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东北这一整个侵略计划中的桥头堡和总后方,急剧增长了在东北的军事存在,至1941年6月“苏德战争前夜,在伪满的日军已不下七十万,这些日军轮番交替,持续不断地打击抗日联军”,[337]而抗联最盛时期总数尚不足4万人,加之“集家并屯”、“治安肃正”等项暴政的推行,使日伪反动统治更趋严密和残酷。东北地区因此而成为全国战场上敌最强我最弱的地区,在此情况下,东北抗联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也就是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东北抗联与东北人民的联系几乎被敌人压迫到最低限度,部队中还出现了“有大部叛变之事”的状况,另一方面,所有这些不利影响反过来又使抗联斗争环境进一步恶化,特别是游击根据地的基本丧失,使东北抗联失去了较为稳定的后方,其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但是,即使在如此艰难危急的环境下,东北抗日联军仍然以坚定的民族精神和革命信念为支柱,坚持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承担着解放东北人民、响应关内抗战的历史重任,也仍然通过学习中央文件、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同志的著作和党报党刊的特殊形式,在政治和思想上接受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在这一历史时期,尽管东北抗联在日本侵略者疯狂镇压下同外界更加隔绝,但国际交通线的工作仍然在时断时续地坚持进行,从而为东北抗联了解党中央精神和国内外形势提供了最低限度的材料。据抗联文献和老同志回忆录记载,在此期间东北抗联接到由国际交通线传递的文件有《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联合政府》、《论解放区战场》(朱德)、《“九一八”十年》(周恩来)、《随军西行见闻录》(廉臣即陈云)、《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王稼祥、王若飞起草)、六届六中全会(扩大)致抗联致敬电(杨松起草,发表于1938年11月29日《新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