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43章 (第1/3页)
三、人民群众最现实的需求和愿望是什么?
新党《党章》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之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溯到中国革命大酝酿前夜的“五四”时期,鲁迅先生就曾讲过:“任何时候,目下一要吃饭,二要发展,不然就会有‘革命’。”中国革命的真正萌动,当如少年毛泽东徒步数县农村获得的感受:少数地主占有着大量的土地,而多数农民只拥有少量的土地;少数富人拥有三妻四妾,而贫苦农民竟无力娶妻生子。
“人民公社”作为革命者的尝试是无可指责的,只是现实被判定他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望。对于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公社体制,对于“自留地”时扩时缩的这些史实,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城里的年轻人是怎么也不会获得真实的感受的,即使学习和走访也只不过获得今天的人们的一些看法和评价而已。实际上,中国这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它的发展和进步就从来不能离开土地及其制度。《诗经》上歌颂相传产生于殷周时的“井田制”这种办法时说:“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就是说雨先下到公田,然后再落到私田,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景呀!可见,这种周代的土地制度,之所以被亚圣孟子推崇,是因为它符合“仁政”的要求。用今天的观点讲,它满足了当时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用经典马克思主义观点而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份产生于当时历史背景下的调研报告,尽管言辞让人感到“高高在上”“无限正确”,但所揭示出的道理并非浅显。报告道:“显然,在一些用豆子、树枝计算工分的地方,一方面干部不可能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把握几十、上百人的集体经济;一方面,群众也不可能用同样的方法去理解集体经济。另外,这些农民读不懂《资本论》,因而不可能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去超时空地建立起共产主义信仰体系。如果他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没得到根本的改变,他们是决不会凭空启迪出‘穷过渡’论者念念不忘的‘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来的。”
历史,对“包产到户”已正了名,我们也将曾一度褒贬不一的“包产到户”改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而且这一制度的推行,作为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标志,彪炳于世。
随着对历史和国情的不断认识,随着对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认识,我们在对待土地及其政策上也将必然地要按照农民的现实需求和愿望出发,制定出一套不仅让耕者有其田、还要让耕者有其权的新型土地政策来。研究中国农民半个多世纪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讲过,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要革除整个体制的吃农坑农现象。这是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透视力的。你看,过去有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的做法,有因加大农业投入成本而隐性增加了农民负担的现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