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3章 (第2/3页)

员为追求政绩而建造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根本就不尊重民意,而且强民所愿,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其代价和恶果又必然地转嫁于民。扰民折腾实属老百姓的最怕。老子讲:“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就是小鱼,烹煎时需要非常小心,不能由着性子翻搅,否则小鱼就会散碎锅中。由此可见,希望治国者能够顺应时势和民心,不要随心所欲胡乱折腾,使老百姓过上比较安稳的日子,以便逐渐恢复生产力,最终达到社会由乱而治。这恐怕才是治理大国的执政理念,是古圣人主张“无为而治”的真谛所在吧。【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今天,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注重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不然就会失去群众基础,丧失执政的资格。我们党的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过去毛泽东同志经常告诫我们,时刻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邓小平多次强调党离不开人民,并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制定各项政策的标准。我们党的新一代领导人更是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需要就是第一信号”“群众的意愿就是行动的指南”“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扰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亲民爱民,关注民生,成为执政党的最强音。

      那么,人民群众最现实的需求和愿望究竟是什么?这我们不能凭想象获得,更不能从逻辑中推理出来,而要问老百姓自己,体会老百姓的疾苦冷暖也能知道。陇西在实行包产到户之初,张自强听到一位看护生产队庄稼的妇女骂县委说:“县委的人心瞎(坏)得很,他们明知包了好,可就是只叫那个队包,而不叫我们包。你看这集体的庄稼啥样子,人家包了的长得啥样子!”那时,包产到户就是群众最现实的需求和愿望。在包产到户后,在吃饱饭后,农民的需求就是致富,最大的现实愿望就是让孩子上大学,祈求教育脱贫!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这不光是国家干部和知识分子的需求和愿望,同样也是许多栖居于城市的民工和下岗工人都抱有的需求和愿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就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是把群众的现实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把群众的最大愿望作为工作的落脚点。

      (作者系中共定西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宣调室主任)

      ◆浓浓故地情

      ——记原陇西县委书记张自强陇西调研纪行

      王国仓

      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日子里,陇西县委原书记张自强同志怀着对故地陇西的浓浓深情,冒着严寒,深入陇西县农村、学校、企业走访调研。

      1978年秋,时任陇西县委书记的张自强同志,担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支持当时碧岩公社红崖湾生产队12户53人悄悄地搞起了包产到户。后来,据资料证实,红崖湾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