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6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6章 (第3/3页)

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回答了天人关系、灾异性命、古今之变等重大问题。最后,董仲舒大胆地提出了思想大一统的政治方略:将儒家以外的百家学说“皆绝其道”,使“邪辟之说灭息”。汉武帝部分地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发布了历史上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董仲舒有关,这似乎是板上钉钉的结论。然而,当我们仔细查看历史时,却发现,其中疑点重重。

      第三十一章 《史记》中没有记载

      司马迁与董仲舒和汉武帝是同时代的人,还做过董仲舒的学生。《史记·儒林列传》中对董仲舒有专门的介绍。在这里,司马迁不仅简述了董仲舒的一生,还提到了与董仲舒有关的许多人,包括他的同行兼同僚胡毋生和公孙弘,研习《谷梁春秋》的江生,董仲舒的弟子褚大、殷忠和吕步舒等,还有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却独独没有提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且,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对从刘邦到汉武帝的汉初学术还有个精辟的总结,他提到了萧何定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定礼仪,曹参推荐盖公宣扬黄老之说,贾谊、晁错提倡申子、商鞅的刑名之说,还有提倡儒学的公孙弘。司马迁认为,他对汉初思想史的概括是完整和科学的,没有遗漏(“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但是他没提董仲舒。试想,如果当时确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等重大的事实,司马迁怎么会不记呢?

      有人会说这可能是司马迁的疏漏。然而,《史记》中又确确实实提到过,在武帝初期,治国思想由“黄老之治”向“儒治”转变。只不过,这一关键人物是田蚡,时间在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史记·儒林列传》说:窦太后驾崩后,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废绌了“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又重用了数百个儒家学派的人。这一转变过程并没有杀人烧书,主要是将“黄老”从占统治思想的宝座上“绌”退。汉武帝采纳了田蚡的建议以后,只是将儒家的五经博士考试制度化了。同时,他大力宣传儒家的其他经典《论语》和《孝经》,尤其是《孝经》,还将其思想具体化为“举孝廉”,但并没有取消一般的文学贤良考试,非儒家的一般文学贤良可通过文学贤良考试当官。“黄老”和“刑名”虽遭“绌抑”,即取消了这两家的博士考试资格,但这两家的人物可以上书言事,如果说得有道理,而本人又有能力,照样可以当官。

      不独司马迁,从司马迁到东汉班固之间的两百年间,也没有人提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件事。要知道,这两百年中,中国历史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如西汉元帝和成帝之间的史学家褚少孙,他距汉武帝时期不远,听过许多宫廷逸闻,曾缀补过《史记》,但对此事不知;西汉后期,著名的大学者刘向、刘歆父子,相继做过国家图书馆馆长,校理过秘书,熟谙西汉的皇家档案,他们对此事也不知;甚至东汉前期的知名学者,史称“才高而好述作”的班彪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