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22章 (第1/3页)

她老人家的确看不够呀。那是一封短短的信,虽说只有简单几行字,三条小小的要求,可那是全村人的心愿和渴望呀。是全村人奋斗和企盼了整整60年都没有实现的理想,是当初以为只要建立了新中国就自然可以实现的目标呀。改造一条由村子通往县城的路把如今的晴天“扬灰”下雨天是“水泥”的路,改造成阴晴都可以通行的柏油路;给村子里修一所希望小学,让上不起乡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村里就近上学;村里当年修的水坝已经成了危坝,需要加固,需要修补。这些都不是什么难事,可这几十年间,怎么就没有能够实现呢?这是她心里最觉难受的。

    “我们建国几十年,欠老区人民的实在太多,回报他们的实在太少。”

    这是习仲勋晚年时常感叹的不已的一句话,也是他成天念叨着要回老区看看的一块放心不下、了不净的心病。记得1983年夏天,延安地区在习仲勋的支持下,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开过一次经济工作汇报会。笔者作为行署专员秘书,有幸来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央首长除了邓小平和胡耀邦派女儿和儿子代表到会,几乎全部都在场。习仲勋在会上发言,说到动情处,直爽的性格不能自持,说:“我们胜利了,我们进城了,当了大干部,可我们不能忘记老区的人民呀,不能不顾他们的死活。连吃饭穿衣都还成问题,我们这些有权有势的人,于心何忍呀!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能无动于衷呀!宋平同志(当时的国家计委主任)你表个态吧,交通问题怎么解决,资源开发的项目怎么摆布,农业发展的投资怎么解决。”

    老人家当众慷慨陈词,一席话把许多人都感动哭了。十多年过去了。万里和宋平同志当场表态要研究解决延安的交通问题和工业、经济发展问题。习老代表党中央和老一辈革命家语重心长的话语,许多年后,仍然在延安的干部群众中流传着,成为几代人艰苦奋斗的动力。

    汽车转过几道湾,郝家桥村看不见了。齐心老人兴奋的心平静不下来,她还沉浸在“回家”的激动中,仿佛是仍处在那些亲热的父老乡亲中间。

    ■子洲陵上拜子洲

    由郝家桥返回县城,很快就到了子洲陵。人们习惯上叫子洲陵,其实是“绥德县革命烈士陵园。”。陵园位于大理河南岸的雕阴山下,这是1957年以李子洲烈士之墓为主修建的。

    在柏树成荫的陵园中,耸立着一座烈士纪念塔,上面携刻着一千五百多位绥德籍革命烈士的英名。齐心老人面对着塔碑深深三鞠躬,表示深切悼念。她围着塔身,仔细寻找着熟人的名字。随后又来到塔后的烈士纪念馆,这里有李子洲等数十位烈士的生平简介和中央领导同志送的花圈和题词。在李子洲遗体照片前,她伫立良久,尔后拾级而上,瞻仰了“李子洲烈士之墓”。

    齐心老人深知李子洲同志是陕西革命的先驱,在创建陕西和陕北中共党团组织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骨干作用,他是习仲勋、马明方、马文瑞和许多西北老革命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