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43章 (第1/3页)



    西北人民,尤其是陕甘两地的人民群众一提起习仲勋,有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那个操着一口浓重的关中腔,那个与刘志丹、谢子长并肩作过战,与彭大将军驰骋于西北战场上的习主席、习政委;那个深受毛主席器重,那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起绘制过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与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心心相印的习副总理、习副委员长现在可好?广阔的三秦大地因为有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这一批优秀人物的出现,使得这方土地不再荒凉,使得生息在这方地域中的数千万人民感到脸上有光。读这部散记,让人想到那个“金钲铁鼓、横槊征鞍”的英雄年代,让人想到那业已载入共和国光荣史册的那一个个像高山一样伟岸的优秀人物的名字。

    忽培元是一个洋溢着革命激情的诗人型的作家。他的深受读者喜爱的洋洋五十万言的《群山》给他的这种才情作了一个有力的证明。对西北革命史的深刻了解,对西北革命与中国革命内在关系的深刻认识,使得他对每一位从西北革命根据地走出来的人热爱有加。从这部散记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在客观记述的同时,也饱含激情,对共和国一段难忘的历史给予了崇高的礼赞。年轻的后来者随同着一位白发老人穿行在苍茫的群山之间。那每一条河流、每一条山沟因了这位老人的造访,从而使尘封在这条河流和山沟里的故事又变得鲜活起来。这部散记放射性很强,它写的是齐心老人的心头事,而留下的是让人去认真体味的弦外音。期间所贯穿的一个主题是:革命就是从这群山之间的山路上开始起步,一直走到今天的立交桥头。若没有毛主席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的奠基,若没有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这批优秀的播火者,这金色的黄土高原将会失去许多亮色。

    在缺乏钙质的媚俗之作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的今天,忽培元冷静、严肃而又不乏激情的作品表达了作者“以笔为旗”的信念。这篇近十万言的散记,至少显现出了三方面的特点:一是表现与再现在文中得到有机的结合。在表现齐心老人陕甘之行的同时,借齐心老人之回忆、之遐想,再现了共和国一段难忘的历史,并给受人民尊敬和爱戴的习仲勋同志也作了一部不是传记的“传记”。二是采用笔走景移的镜头式的写作方式,给这位革命老人敷上了一层巾帼英雄的色彩,使一篇散记能凸现出这位老人的英雄气质。三是在写作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记叙方式,以空间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从而交织出一曲动人心弦的交响曲。而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忽培元在这部散记的写作中,保持了他写作的一贯风格:朴素、大气,蕴含着一种诗意。尤其是在描写齐心老人与当年的老相识见面的场景时,笔法十分传神。常常是在寥寥的几笔描绘或几句对话中,写出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从而使整个作品在大美中有了一种深刻。

    少小离家老大回,山河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正是由于相违的时间太久,齐心老人对这一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